一,刘秀如何在乱世中一统天下?
靠女人。
这么说大概有些偏颇,但是事实如此。
玄汉二年,玄汉政权的皇帝刘玄杀了刘秀的哥哥。危机时刻,刘秀选择与南阳集团的阴丽华成婚。由于阴丽华背后的南阳豪强势力背书站台,刘玄投鼠忌器,只好放了刘秀一马。
在这件事之前,刘秀就拿阴丽华提高过自己的身价。
还是太学生的时候,刘秀就和同窗好友许下了自己的平生志愿——“仕宦当为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当时做为一介布衣,分无分文,天下无人知道有一个刘秀。然而,刘秀把自己和权势显赫的“执金吾”和人尽皆知的大美人“阴丽华”绑定起来,立刻就有各种各样的传言加诸刘秀身上。
常言道,稻草绑在螃蟹身上就是螃蟹的价钱。刘秀无疑深谙此道。第一回合,刘秀碰瓷阴丽华成功!
郭圣通,是真定王刘杨的外甥女。刘秀在河北抢地盘的时候,真定王刘杨是王朗的人。刘秀说,跟着王朗混,不如我们刘家人一起打天下,将来的天下姓刘,肉烂在锅里,怎么分好说。双方一寻思,就让刘秀和郭圣通结婚,算是互相交了一个保证金。从此,乙方刘秀得到甲方刘杨的工程款,工程进度那叫一个快,三下五去二就解决了王朗。
项目快做完的时候,乙方刘秀也不要尾款了,以乙方主张的“谋反”为重大事项,派耿纯将刘杨就地正法。整个刘杨的十万雄兵、千里地盘都收归囊中。
自从通过郭圣通得了兵马根据地,刘秀先后歼灭隗嚣、公孙述等强敌,最终一统天下。
二,刘秀如何得天下
穿越者王莽新政失败后,社会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一时有能力者纷纷拥兵自重。主要有绿林军、赤眉军、刘永、河北王朗、陇右隗嚣、巴蜀的公孙述、刘秀等等,那么刘秀是如何在群雄逐鹿中,一统天下的呢?
天时刘秀是个极为聪明之人,他本是皇室偏支,可谓无势无权。更惨的是年仅九岁,便成了孤儿,父母无靠,与几个兄弟姐妹,相依为命。
王莽新政后,起义不断,天下间大大小小豪强粉墨登场。而刘秀却在暗中积攒力量,广结英雄豪杰。待十几豪强拼杀的差不多,他才率众揭竿而起。
揭竿而起后,刘秀还是颇为艰难的,被称为是“牛背上的皇帝”,起义之初因为缺乏战马,他骑牛作战。可谓相当了不起了!
之后绿林军拥刘玄为帝,他成为偏将军,展开了对王莽的战争。昆阳之战时也可谓得尽天时,据《后汉书》记载“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流星落入营中,这打击面不仅是物理攻击,更是精神攻击。古人本就迷信,这下王莽军队可谓士气大损。
刘秀趁机发起攻势,一时之间王莽军丢盔弃甲。无巧不巧的是此时又狂风大作,暴雨倾盘,丢盔弃甲自顾逃命的王莽军队,这下更是雪上加霜。
王莽败后,刘玄长安称帝,刘秀县令洛阳。随后虽然被软禁在了长安,但是老天爷又来帮忙了。王莽虽灭,但是黄河以北还有诸多诸侯表示不服,于是刘秀又派上了用场,正如刘备说的那句话“鱼如大海”,想管也管不了了。
此后刘秀便去了河北,在其努力之下,逐渐控制了河北,并称帝邢台,后世称之为光武帝。
而在绿林军与赤眉军在长安大战之后,京畿地区出现了严重的饥荒,导致人而相食的惨象。长安城五粮供给不了几十万的赤眉大军,随后赤眉军退走陇右,只可惜又下起了大雪。
刘秀得尽天时地利,迅速派人发起了攻击。可想而知,士气尽丧的赤眉军怎会是养精蓄锐的刘秀军对手。不久之后,刘秀就平定了关东。
其实,最最重要的还是人和。所谓的人和,都是刘秀自行努力的结果。
在洛阳期间他就善待百姓,广施仁政。在河北期间,他又采纳了“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的意见,可谓是民心归向。
在平定山东、平复陇西,攻略川蜀之时,他收买人心,巧施离间计,所以最后一统天下。
从上不难看出,其实除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导向,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有勇有谋,为民考虑,善于抓住时机。要不然他也不能开辟出东汉两百年的江山。从他“与民休息,改革朝政”等等一系列举措也不难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愚人以为,今人称其为“位面之子”,倒不如说是他自己努力向上,抓住天时地利人和。从一介平民到皇帝至尊,可谓是开挂的人生啊!
更多精彩历史,尽在愚人之娱。期待您的关注哦!
三,刘秀统治后期
汉光武帝刘秀,我国古代东汉时期的开国帝王,身具雄才伟略,经过十二载戎马生涯,南征北战,结束了新莽末年军阀割据、起义军混战的危乱局面,创立了东汉王朝并开创了“光武中兴”的繁荣时代。
作为西汉刘氏皇族偏远的几乎可以忽略的旁庶支脉,刘秀是如何白手起家,一步步一统天下的呢?接下来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来依次分析:
新莽末年军阀混战、天灾人祸、民不聊生是刘秀起兵的时代背景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锋起……且王莽败亡已兆,天下方乱。--《后汉书·光武帝纪》
西汉末年,帝王昏庸,朝政腐败,给了外戚王莽以可乘之机。他找准机会,篡汉自立,创立新朝。新莽末年,王莽所推行的新政因脱离现实,过于严苛,与实际情况相左,而且在推行政策时操之过急,导致地方豪强十分不满,民怨沸腾。屋漏偏逢连夜雨,水灾、旱灾接踵而来,盗贼四起,民不聊生,于是生活不下去的农民开始造反,全国各地遍布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军。王莽失去人心后,地方豪强也不再向其俯首称臣,纷纷脱离其统治,自立为王。这一闹,顿时形成军阀混战、割据不断的混乱场面,天下由此乱成一锅粥。
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出自景帝生长沙定王发。--《后汉书·光武帝纪》
刘秀是南阳蔡阳人,向上推的话算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刘秀的父亲刘钦,只是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其父亲刘钦去世后,刘秀被叔父刘良所抚养,成了普通的平民。因此刘秀其实并没有强大的背景与后台,皇室远亲这样的身份也没能给他带来一丁点帮助。唯一比较幸运的是,刘秀有机会去了长安学习,加上他为人勤勉,学习比较刻苦努力,因此掌握了许多为人处世和治国理政的道理,这是他最终成功的重要财富。
上深念良久,天变已成,遂市兵弩。--《太平御览》
新莽末年虽然天下已经大乱,军阀割据战争不断,但刘秀不敢贸然起兵。毕竟自己势单力薄,搞不好就被干掉了。一番细细考量后,刘秀觉得时机可以了,正式起兵。第一件事就是招兵买马,武装自己的军队,准备大干一场。怎么才能出师有名呢?刘秀想来想去,我乃是高祖皇帝的九世孙,现在天下大乱,有义务恢复高祖时期天下一统的盛世局面。于是,正义之师的雏形就初步具备了。
与起义军中的翘楚绿林军相合并,借助其势,使刘秀的势力得以快速成长复与甄阜、梁丘赐战于沘水西,大破之。斩阜、赐。--《后汉书·光武帝纪》
刘秀的优点就是善于审时度势,能团结周围的力量。起兵之初,刘秀手中的力量非常可怜,完全不够看,于是,他与当时比较强大的农民起义军绿林军进行了合并。合并之后声势确实高了不少,刘秀在沘水与王莽的军队干了一架,斩杀了王莽的大将甄阜、梁丘赐,于是在军中的权威开始慢慢树立。
昆阳之战大破王莽,刘秀一战封神,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基础同一年,绿林军中的大部分将领拥立西汉宗室刘玄为帝,世称更始帝。刘秀也得到了封赏,成为了刘玄手下的将军。刘玄称帝,气坏了王莽,他派遣了各州郡四十二万大军扑向昆阳和宛城,决心消灭刘玄的更始政权。昆阳之战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
遂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后汉书·光武帝纪》
王莽的数十万大军兵临昆阳城下,气势绝对强大,遮天蔽日,从后汉书就可以感受这股气势。王莽的军队把小小的昆阳城围的是里三层外三层,此时刘秀手下不足万人。这场战争对刘秀来说凶多吉少,刘秀坚守不出,待王莽军士气降低时,率精锐出城杀敌。加上运气较好、天公作美,一战灭掉王莽的百万雄师,刘秀封神,新朝也由此覆灭。
六月己未,即皇帝位。燔燎告天,禋于六宗,望于群神。--《后汉书·光武帝纪》
更始元年,刘玄派遣刘秀去镇慰河北州郡。虽然更始帝刘玄的政权刚刚消灭了王莽的新朝,但河北各地的豪强势力还是处在观望之中,不愿因臣服。在消灭了这些割据势力后,刘秀日益强大,此时,兵多将广、粮草充足的刘秀决定与更始政权刘玄决裂。于是,在众将一而再再而三的劝谏下登上帝位,世称汉世祖光武皇帝。
崤底之战,重创赤眉军,并扫平关东,收获丰厚建武元年,赤眉军建立建世政权,军队三十余万,将更始皇帝刘玄打的溃不成军。此时的赤眉军损耗也是极大,刘秀瞅准时机,派遣大将冯异大败赤眉军。然后刘秀派军扫平了关东的割据势力,至此,关东收复。
收复陇西与川蜀,至此天下一统,光武皇帝刘秀终成千秋伟业中郎将来歙等大破隗纯于落门,其将王元奔蜀,纯与周宗降,陇右平。--《后汉书·光武帝纪》
吴汉、臧宫与公孙述战于成都,大破之。述被创,夜死。--《后汉书·光武帝纪》
扫平关东后的刘秀基本已经统一了中原地区,此时就剩下西北陇右的隗嚣、西南巴蜀的公孙述这两个割据势力。于是,士气正旺盛的刘秀派军进攻陇西,初战失败。此时,刘秀汉室正宗的身份派上了用场。陇西的大将马援归附刘秀,从内部分化瓦解了陇西政权,刘秀得以攻占陇西。
此时的天下,就剩下巴蜀地区的公孙述负隅顽抗了。但怎么能扛得住刘秀手下汉军的多路进攻?刘秀下令采用敌疲再攻的战术,最终大败蜀军,至此,天下回归一统。
四,刘秀作为
说起东汉,大家都不陌生,可大多人数对东汉的印象,一般都是那东汉末年,对东汉的建国过程没有太多的了解。由于东汉是在新朝覆灭天下大乱的基础上建立的,所以那段历史是相当的乱,今天我就给大家梳理一下,东汉的建国过程。
(图)辎车画像砖(东汉)
在新朝王莽的末年,那时候天下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好多的人都趁着那股子乱乎劲起兵造反了,其中早期实力较强的两支,分别是绿林军和赤眉军。当时刘秀和他的哥哥刘縯也趁乱起兵,后来他们就加入了绿林军。
刘縯是个类似于项羽一样的狠角色,带兵打仗十分的勇猛,所以在绿林军中威望比较高,可也就是因为这样,在绿林军打算选出一个刘邦子孙做皇帝的时候,刘縯落选了。原因很简单,大家本来都是平起平坐的小头目,你平时就比我们张扬,要是你当了皇帝,那我们以后还过不过。所以经过权衡考虑,最后大家选出了一个比较软弱无能的刘玄当了皇帝,这就是更始帝。
虽说刘縯没当上皇帝,可并没有影响刘縯刘秀兄弟打仗的热情,不久以后刘秀赢下了著名的昆阳之战,刘縯也打下了宛城,还让更始帝把宛城定为临时国都。可这哥俩的功绩并没有得到正反馈,反而让更始帝等人动了杀机。不久以后,更始帝等人就随便找了个理由,把刘縯给杀掉了,然后那把屠刀就悬到了刘秀的头上。
好在刘秀足够机灵,在更始帝迁都洛阳之后,他就以去山东一带平定农民起义军为名,离开了那个是非之地。也差不多在同一时间,以樊崇为首的赤眉军接到了更始帝的邀请,来加入刘玄的部队。只是刘玄没有给樊崇足够的尊重,没过多久樊崇就离开了刘玄,重新去做游击队了。
(图)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
咱们再说刘秀,他去了东方以后,先是拉拢地方势力,招揽人才,而后接连的打败了铜马等农民起义军,收编了十多万的起义军队伍,江湖人称“铜马帝”。那时候有人干掉了王莽,迎接更始帝迁都长安了,看到刘秀势力一天天的强大起来,更始帝有点担心了,他先是派人拉拢,而后派兵监控,可最后刘秀还是宣布称帝了。
当时在东方有实力和刘秀叫板的,还是有几支部队的。其中有和他同一年称帝的高祖后代刘永,还有被刘永拉拢过去的张步和董宪,所以刘秀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他们身上。可与此同时,长安那边又出事了,当初被更始帝冷落的赤眉军打了过去,他们也立了一个叫刘盆子的高祖之后为皇帝,去和刘玄争正统天下。
刘秀感觉长安那边要有变动,就派出人马西进,也想在收拾东方的同时,看看能不能再西边得点好处。咱们还是先说西边,赤眉军很快就拿下了长安,杀掉了更始帝,但是他们那种游击队的特性还是在的,很快出长安继续往西走,刘秀的人就趁机拿下了长安。可没过多久赤眉军又回来了,他们重新拿下了长安,就和刘秀的人正式发生了冲突。在几次交锋之后,刘秀的人渐渐占了上风,之后刘秀又亲自带兵参战,终于打败了赤眉军,收编了他们的队伍。
现在再说东边,在和赤眉军打仗的同时,刘秀已经和刘永交上手了。虽说大家都是高祖的子孙,可总要把另一个打成孙子才罢休,最后还是刘秀的人技高一筹,刘永兵败被杀。
之后刘秀又派兵攻打张步,张步那算的上是一个类似韩信的人物,打仗极其凶猛,自信心也是超级的强,还有一点也类似韩信,就是他占据着齐地,曾经被刘永封为齐王。为了对付张步,刘秀很是大动干戈,他派出了手下最能打的耿弇。具体过程比较复杂,总之可以概括为两个字,惨烈。等彻底拿下张步之后,刘秀曾经这样表扬过耿弇,称他是“有志者事竟成”。
(图)东汉疆域图
东方的最后一个对手是董宪了,相对刘永和张步来说,董宪的抵抗力就差了很多。不过董宪有一个很戏剧性的结局,就是他在兵败之后已经准备投降保命了,在投降的路上被汉军抓住砍下了脑袋。
在彻底平定东方之后,刘秀把头转向了西面,西面他还有连个对手,一个是割据陇西的隗嚣,一个是在蜀地称帝的公孙述。
那隗嚣是一个比较纠结的人,当初他趁乱起义的时候,就一心想依附汉室,所以他带人马投靠了更始帝,可后来更始帝靠不住,他只好重新回到陇西做土霸王。不过他的野心也就那么大,在刘秀向他示好之后,他也表示要归顺刘秀。可归顺归归顺,他从来也不去洛阳朝拜刘秀,所以刘秀对他并不放心。在经过几次拉锯扯皮之后,刘秀终于翻脸了,他派兵讨伐隗嚣。隗嚣开始还是抵抗了一阵的,可一个一心当土霸王的人,那里是想一统天下人的对手,所以隗嚣最终还是兵败之后,郁闷而死,那陇西也就归了刘秀。
接下去就是那个著名的成语了,得陇望蜀。刘秀开始向一统天下的最后一个障碍公孙述发动了攻势。最初刘秀是一直劝公孙述投降的,毕竟弟兄们打天下打的很辛苦了,能和平解决最好还是不要用刀兵了。可公孙述不那么想,大家都是皇帝,我没出去打你,你也不该这样对我啊,所以就一直撑着。最后刘秀看没办法了,还是要兄弟们再辛苦辛苦,就这样,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舍了好多兄弟之后,汉军拿下了成都。
从此以后,汉光武帝刘秀就统一了天下。
五,刘秀如何成功
刘秀(6-57)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世祖,谥光武帝,公元25-57年在位。字文叔。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汉高祖刘邦九世孙,父钦曾任南顿令。王莽末年,赤眉、绿林起义先后爆发,新莽政权呈现败亡之兆。宛人李通宣扬图谶“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劝说刘秀起兵。地皇三年(公元22),刘秀与其兄刘縯抱着恢复刘姓统治的目的,起事于舂陵(今湖北枣阳南),发动宗族、宾客,联络附近各县的地主豪强,组成一支七八千人的武装,称为“舂陵军”。舂陵军初战不利,不久与绿林军下江兵约定“合纵”。次年二月更始政权建立后,刘縯任大司徒,刘秀任太常、偏将军。地皇四年六月,王莽命王邑、王寻率领大军围绿林军于昆阳(今河南叶县)。刘秀突围调集援兵,与以王凤、王常为首的留守城内的义军合击,重创莽军。昆阳之战对于绿林军入关和新莽政权的覆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刘秀在昆阳之战中立了大功,刘縯又夺取了宛城,他们的势力逐渐与农民军分庭抗礼。于是新市、平林的农民军将领劝更始帝刘玄杀掉刘縯。刘秀闻讯赶赴宛城谢罪,以此取得了农民军的信任,被封为破虏大将军、武信侯。同年九月,新莽政权覆灭。更始帝北都洛阳后,刘秀又行大司马事。不久,被派往河北地区镇抚州郡。次年五月诛灭称帝邯郸的王郎,封萧王。河北地区的豪强地主率宗族、宾客、子弟先后归附刘秀,成为他的有力支柱。此后,刘秀拒绝听从更始政权的调动。同年秋,又破降和收编了河北地区的铜马、高湖、重连等部农民起义军,扩充了实力,因此,关西称刘秀为“铜马帝”。不久,刘秀派遣吴汉等袭杀更始政权的尚书谢躬,与农民军彻底决裂。建武元年(公元25)六月,刘秀在群臣的拥戴下称帝于鄗(今河北柏乡北),重建汉政权,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东汉王朝建立的第三年,刘秀打败了赤眉农民军,控制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随即于建武五年先后削平了盘踞渔阳郡的彭宠、南郡的秦丰和齐地的张步;次年又翦除了盘踞江、淮的李宪、董宪、庞萌,统一了关东,后以笼络手段使河西的窦融归附。建武九年和十二年又先后平定和消灭了天水的隗嚣、巴蜀的公孙述。割据安定的卢芳也于建武十六年归附,不久逃往匈奴。这样,经过十二年时间,刘秀终于消平群雄,完成了统一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