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讲侠义,金庸小说和《水浒传》有何不同?
金庸小说和《水浒传》故事虽然都在侠义范畴内,但金庸小说重在一个“侠”字,而《水浒传》则是义字当先,兼顾行侠。两者又在各自偏重的基础上衍生出其它不同之处。

金庸小说以武功和绝世秘笈为故事主线索展开,人物的刻画和武功密不可分,从而忽略了社会风貌的描写,故事人物的毕生追求,局限在个人武技巅峰修造上面。因此上以武行侠是其小说的真实体现。而《水浒传》则是义侠小说的代表作,该书以“义”为灵魂,把故事人物的命运串联在一起,继而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侠义故事,而且,“义”是思想活动的产物,所以水浒人物的塑造比纯武侠小说更加鲜活。

金庸小说,总体上宣扬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在金庸笔下,每一部小说里边,都有一个顶尖出众的人物,而且是独一无二的英雄,没有成为英雄的人,都在向这个目标努力,因此上各自为战,勾心斗角,成为故事必须描述的细节。个人英雄主义,符合偶像崇拜受众青睐,但读者年龄层比较单一,他们大多是热血青年和学生群体。水浒故事讲的则是集体英雄主义,他宣导的是,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多力量大,义结金兰等群体合作模式。这种观点和我们现在的认知也没有多大的出入,而且是我们现在经常倡导的一种以集体为重的思想。因此上,水浒故事更受普通大众的欢迎,在民间,特别是农村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

金庸小说是脱离了现实的,虚构出来的虚幻故事,在他的故事中,不能真实体现社会的真实面貌,也没有用社会底层之社会活动做穿插铺垫,故事情节不能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借鉴,也就是说不能产生现实意义。因此上在他的故事中,人们不会惊讶于那些夸张的故事情节和离奇遭遇。而水浒故事则是建立在一些真实的历史事件基础上,然后进行艺术修饰创作。因此上,你可以在水浒故事中,看到当时社会上的一些真实面貌,从衣食住行,到地方方言。从风俗习惯,到人情礼往,以及为人处事等方面都有详细的描述。就文学性质而言,水浒故事要比金庸小说更胜一筹。

金庸小说和水浒传故事在不同的时代被创作出来,因作者不同,时代不同,其本身就存在着先天上的差异,不同之处自然无可避免。重点是,我们要做阅读后的思考,从两者之间我们分别都学到了些到什么,增长了多少知识点,汲取到多少精神食粮。这才是读书的根本,也是读书的最终目的。
二,水浒与金庸
金庸毕竟是现代人,有了更加强大的历史观。
《水浒传》体现的“侠义”思想不完整,刘欢总结的“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啊。”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好汉走出社会、逼上梁山,而后再群雄结义、归顺朝廷,征剿反叛,为一个对君王“忠义”葬送一生。
而金庸则有了更多的家国情怀,从陈家洛的反清复明到郭靖的“侠之大者”、袁承志的放弃家恨、远走海外;再到萧峰的雁门折箭、令狐冲的“正邪思考”、韦小宝的“通吃岛”……民生和谐、天下太平,渐渐成了侠义道的最终追求。
三,水浒传与金庸小说武功对比
金庸小说里的侠义是有前提的,简单说,书中将各种现实困难一扫而空,开辟出了一条阳光大道让主人公们大步前行。
所以金庸小说里的主人公,他们所要做的,就仅仅是选择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简单到了“好人”“坏人”的地步,非黑即白,这种所谓的侠义,如果没有在《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得到升华的话,其实还是挺泯然众人的。
金庸小说里的这种侠义,就是这样,是针对个人的一种心态。书中把这种侠义赋予人物,本意并不是打算让人物的内涵变得有多丰富,而是从侧面突出主人公不可动摇的地位,也就是说,这种描写是为人物服务的,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教育意义。至少它不是打算去主动教育读者的。


但是,在《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里将“侠”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国为民。这其实是现代人才有的观念,毕竟在古代说“民贵君轻”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已。所以到后来,金庸小说里描述的侠义,是为天下着想的,是真正的视野开阔、理想远大。
那么,反观《水浒传》就不一样,《水浒传》里的英雄侠义,是对政治主张的凸显,是为全书的深刻内涵服务的。《水浒传》里的侠义也是有小有大。小者,路见不平;大者;扶国安邦。
但是,《水浒传》所点出的,也正是这种英雄侠义的狭隘性——只反贪官,不反皇帝。
《水浒传》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著作,就是因为它有着极为深刻的内涵。梁山好汉们的英雄侠义,只看到了蔡京杨戬高俅童贯是奸臣,而看不到这一切恶果的起源——最高封建统治者,也就是皇帝的昏庸无道。
故而,《水浒传》里的侠义,是目光短浅的,没有触及到问题的本质。书中这样写,是为《水浒传》这整个的大悲剧打下伏笔,或者说,是建造这样一个悲剧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中,谁都突不破。虽然梁山上打着的是“替天行道”的旗子,做的却是维护封建统治旧例的事,民众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他们却没有解决之道。

四,水浒传和金庸武侠武功
金庸小说和《水浒传》因为作者不是同一个时期,应该相错300多年,所处环境已经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他们著书思想性和艺术性就有很大的差距,就拿金庸宋朝时期三部小说《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和《水浒传》来对比,有以下不同。
一是思想性不同。金庸小说以侠为主轴,讲家国为情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水浒传讲的是义,是流寇江湖的义,没有为国为民,只有为自己。《水浒传》讲的是造反,金庸小说讲的是维护,其代表阶级立场不同。
二是艺术性不同。金庸小说文字优美,把中国历史、风士人情、地理山水、音乐艺术等巧妙融入小说,可读性很强。而水浒传则是一种描述性的辅陈,情节单一不能引人入胜。
三是主人公成长历程不同。金庸小说像郭靖杨过都是欲成大事者,必其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终有成就过程,而水浒传的人物,原来是优裕日子,最后是被迫上流山落寇的,而且最终下场不是很好。
四是爱情描写不同。金庸小说爱情是浪漫的,执着的,纯洁而又忠诚的,黄蓉,小龙女、郭襄、王语嫣,甚至李莫愁,梅超风对爱情矢志不渝。而水浒传几乎就没有爱情的情节,也只有林冲与其娘子的爱情,其余的只是偷奸和强占。
作者身处环境的不同,其思想和视角大为不同,金庸处于五六十年代香港言论自由时期,为其创作提供了广大的空间。而施耐庵处于封建统治时期,思想桎梏价值取向决定他的小说有一定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