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报道】高校开设「游戏考古学」课程:从《俄罗斯方块》讲媒介演变史
一、课程创新的破圈效应
南京传媒学院数字人文系于2025年秋季学期推出的《游戏媒介考古学》,因其将《俄罗斯方块》《超级马里奥》等经典游戏纳入教学大纲迅速引发热议。该课程通过"游戏史→技术史→社会史"三维框架,系统梳理从1984年《俄罗斯方块》问世到现代3A大作的媒介进化轨迹,相关话题微博阅读量已突破2.3亿次。
课程负责人林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不是在教学生打游戏,而是把《俄罗斯方块》这样的文化符号当作研究样本,就像文学系研究《红楼梦》一样。"
二、课程设计的五大亮点
技术考古实验室:学生可亲手操作复刻的任天堂红白机、GameBoy等20世纪经典游戏设备
数字文物修复:学习用Unity引擎重建已停运的网页小游戏
玩家口述史:采访三代《俄罗斯方块》玩家构建社会记忆档案
元宇宙策展:在虚拟展厅策划"游戏进化史"主题展览
产业联动模块:邀请米哈游、腾讯等企业专家讲解技术迭代史
三、学界与业界的双重认可
中国传媒大学数字娱乐研究中心主任指出:"这是首次有高校将游戏作为严肃学术研究对象,其‘玩具博物志’教学法极具开创性。"值得关注的是,该课程已入选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典型案例",网易游戏更宣布设立专项奖学金支持课程开发。
四、Z世代的文化共鸣
选修该课程的大二学生王同学表示:"当我用考古学方法分析《魔兽世界》版本更新日志时,突然理解了什么是‘数字文化遗产’。"课程讨论区涌现大量UGC内容,有学生自发制作了《从魂斗罗到原神:中国游戏30年视觉符号变迁》等衍生作品。
五、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随着课程热度持续发酵,上海图书馆已启动"游戏发展史文献特藏"项目,抖音#游戏考古挑战#话题下相关视频播放量达7.8亿次。专家预测,这类课程或将催生"数字文物保护师"等新兴职业,为游戏行业注入人文研究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