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包将军"潘凤,在网上是如何成为上将的?
潘凤,字无双,号威猛先生。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与刘三刀,邢道荣并列为同时期的超一流猛将
当时的三国之中一直流传着他的传说。据说此人身高八尺,身宽也为八尺,极为英俊,又称美颜将军。他的双臂能移山,双手能倒海,双脚能定钟,双目有激光。正所谓“关东有潘凤,关西有吕布”当时的有能人预言“得潘凤者得天下”一时间各地诸侯争先笼络。
此人不但有万夫不当之勇,为人还淡泊名利,于山林之中建了一间草屋,终日耕耘,与狗为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虽然清苦,但也乐得其中,因为他深知,以自己的滔天本领,一出山,江湖必定是腥风血雨,惨不惹睹。
但周星星说过,你以为这样我就找不到你了吗,没有用的,你是辣么的出众,像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原冀州总瓢把子韩馥慧眼识英雄,为得良将,不惜自贬身份,亲自去拜访潘凤,求他出山。终于,在韩馥爱的感化之下,潘凤在韩馥第35268次拜访他的茅屋之后,终于答应了韩馥!一代名将,终于开始踏入尘世,江湖上,属于他的时代,开启了。
但此时,身为原韩馥手下的头号猛将张颌却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潘凤此人,威明盛广。他若来此,我又怎会是他的对手。看来上将军的称号要送给别人了。但若是给无双将军这等美颜将军,郃生不出一丝一毫的不快,愿意将自己托付给他。这就是著名的典故郃郃美美的由来。
韩馥得潘凤,犹如蚩尤得刑天。一时间各地诸侯无不闻风散胆,心惊胆寒。这其中当属幽州的袁绍最为头疼,两地间隔太近,这潘将军要是打过来,这…这可如何是好。关键时刻,颜良战了出来,主公莫怕,我与那美颜将军曾有过一段渊源,当年他家的茅草屋就是我和文丑兄弟承包的,我们给他的是友情价,像他这般英雄人物,必定是恩情长记。我决定去游说他,为主公效力,否则,就让他补差价。
正所谓一分钱难道英雄好汉,这潘凤多年未工作,又因为为人淡薄,空有一身本领,却没有挣到几个大钱,对于颜良说的补差价,他一时间也是慌神,再加上当时的茅屋对方给的确实是友情价。这份人情怎能不还呢,于是忍痛挥别韩馥,投靠了袁绍。
袁绍得此人,大喜,吃同桌,睡同榻。还不止一次的对百官说,得无双,胜过千军万马。而一家欢喜一家愁。此时的韩馥却是肝肠寸断,心中对潘凤一直是念念不忘,最后积劳成疾,终日胡言乱语,属下一看,这可不行,于是自作主张,将冀州送给了袁绍。好让两人能见上一面。果真,一见到潘凤,韩馥的病就好了,一把抱住了潘凤,号啕大哭。君何故如此狠心,弃我于不顾啊,我思君。日不能食,夜不能寐,奈何凄凉,凄凉奈何啊!!!一代诸侯为一人送一城,也是一段千古佳话了。
后潘凤随着袁绍征战四方,斩颜…呸…斩张三,杀李四,生擒王二麻子,水淹25军,火烧天线坡,一时间威震华夏。
后来董卓忤逆,各诸侯组成同盟,共同伐董。对于这一战,大家都是心照不宣,有潘凤将军在此,那董卓老贼几乎是手到擒来。
这一日,众人正在商议军事,忽报前方有人来叩关,众人大笑,真是不自量力。来将何人,报是上将军华雄。潘凤闻言,微微一笑,对着众人说道,各位莫慌,我去去就来。正欲前往,被孟德拉住,将军先饮了此酒,热热身子。谁知潘凤大笑,哈哈,此等小贼,等我回来在饮。说要豪气的拂袖而去。看着那雄壮的背影,曹操感叹,真乃国士无双的神人也。
两将对峙,也不多话,潘凤拍马就冲。华雄还未动,心中就叫苦不迭,这是何等神人,莫不是无双将军!这样想着,心中豪气就失了大半,急忙调转车头,不对,是马头,欲溜军中,可无奈对方的大刀已经堪堪掠过头顶。灵机一动,胯下用力,将马儿生生的夹倒。潘凤怎么想到对方会使这等手段,一个愣神,脚步慢了半拍,前文讲到,此人身长八尺,身宽八尺,这会儿突然的停下,身体根本协调不过来,一下子轰然倒下,好死不死,正好倒在了华雄的刀尖之上…
消息传回联合军处,众人哗然,袁绍直接晕厥了过去。曹操泪流满面的摸了摸那杯酒,还是温的…
一代超级名将就此陨落,真是闻着伤心,听者落泪。而袁绍而且大病一场,没了潘凤将军的神威,势力也是一落千丈,后于曹操的官渡大战,被击败后,垂足顿胸,若我的无双将军还在,怎能如此狼狈。哀哉痛哉,哀哉痛哉呀!!!!!
让我们铭记历史,牢记此人,不要再让英雄落泪了!
二,上将潘凤搞笑视频
“三国热”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兴起,但是每次都有不同的特点。这次“三国热”再次兴起,然而重点是对《三国演义》中悲催人物的关注,如秦宜禄、潘凤、邢道荣等。其中秦宜禄甚至都没有出场,仅仅因为自己老婆杜氏被关羽、曹操同时看上,才被大家知道有这么个人物;潘凤、邢道荣都是虚构人物,在演义中两人都是上将,其结局是出场没有多长就领了盒饭。
潘凤为冀州牧韩馥部下,面对华雄强势挑战,韩馥一句:“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结果潘凤提着大斧出去,不多时就被华雄斩了。
邢道荣为零陵太守刘度部下,面对刘备率领诸葛亮、张飞、赵云前来取城,刘度之子刘贤同样来了一句:“他虽有张飞、赵云之勇,我本州上将邢道荣,力敌万人,可以抵对。”同样邢道荣使开山大斧出马,遇到张飞没有几合,就气力不济;遇到赵云直接就怂了,下马投降。被诸葛亮放回去之后,再次遇到赵云,被一枪直接秒杀。
可见,“上将”就是罗贯中在小说中对自不量力的武将的调侃,这两位上将都有一个共同爱好——爱使用斧子,他们的主子们都不知天高地厚,以为所谓上将能够秒杀一切敌人。结果反被别人秒杀,夜郎自大。
【1】华雄叫阵斩杀俞涉后,韩馥说他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2】潘凤被华雄斩杀后,袁绍认为他的上将颜良、文丑不在,得一人在此,何惧华雄。
【3】关羽温酒斩华雄后,董卓急聚李儒、吕布等商议,李儒就认为华雄为上将。
【4】郭汜、李傕战败吕布后,挟持天子,郭、李二人内斗,天子让皇甫郦前方劝双方和解;皇甫郦认为李傕身为上将,持钺仗节,身居显位。
【5】李傕、郭汜犯洛阳,天子蒙难;曹操让夏侯惇为先锋,自己率领上将十员,精兵五万,前去保驾。
【6】袁术听说刘备奉召准备讨伐自己时,使上将纪灵起兵十万,杀弃徐州。
【7】孙策在江东立稳脚跟后,派人向袁术讨要玉玺;袁术急聚长史杨大将,都督张勋、纪灵、桥蕤,上将雷薄、陈芬等三十余人商议。
【8】袁术称帝后,听说吕布倒向曹操;袁术遂拜张勋为大将军,统领大军二十余万,分七路征徐州:第一路大将张勋居中,第二路上将桥蕤居左,第三路上将陈纪居右,第四路副将雷薄居左,第五路副将陈兰居右,第六路降将韩暹居左,第七路降将杨奉居右。纪灵为七路都救应使。
【9】蔡瑁率兵追杀刘备,刘备马跃檀溪后;赵云随后追来,质问蔡瑁为何率兵外出;蔡瑁解释说自己身为上将,率兵负责九郡四十二州县官僚安全。
【10】曹操率兵南下,发檄文与孙权,里面写到自己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孙权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
【11】面对刘备大军压境,刘度之子刘贤认为本州上将邢道荣,力敌万人,可以抵对张飞、赵云之勇。
【12】曹操听说刘备准备攻取西川,陈群献计可命上将率合淝之兵,攻打孙权来牵制刘备;于是曹操起大兵三十万,径下江南,令合淝张辽率兵回合。
【13】甘宁百骑劫魏营时,见众人面有难色,于是说道自己身为上将,尚且不惜性命。
【14】姜维投降蜀汉后,对都督夏侯楙说,自己现在为蜀军上将。
【15】诸葛亮令马谡守街亭时,又加派一员上将前去相助,就是王平。
【16】苟安为永安城李严的都尉,押送粮草延误之后,被诸葛亮责罚投奔司马懿,司马懿许诺如果能够成功反间诸葛亮,保苟安为上将。
此外,书中还有多次出现上将,其中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被封为五虎上将。“上将”不是什么具体官衔,是对有能力的武将一种统称。基本能够达到某种程度,都会被称为上将。但是很明显,这里面上将的水分很大。上将华雄、颜良、文丑都被关羽斩了,上将邢道荣、以及曹操手下许多上将都被赵云杀了。关羽曾对曹操说过:“吾弟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头,如探囊取物耳。”也就是说,《三国演义》中许多上将都是给关羽、张飞、赵云这个阶层武将们用来斩杀的,送经验的。
三,上将潘凤传
《三国演义》一书中,提到的有名有姓的武将共436人,描写潘凤的一生就用了五句话,48个字。书中是这么写的:
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
看来上将潘凤的出场很滑稽,有点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刚露个脸就领盒饭了。
作为一个拉风的上将,我们可以脑补一下当时的剧情。
话说东汉末年,大坏蛋董卓扰乱宫廷秩序,十八路诸侯联盟共讨之。当盟军打到汜水关时,董军大将华雄举一柄大砍刀,在那里耀武扬威,举手投足间,已连斩盟军好几员战将。
盟军愕然,本就是各怀鬼胎的草台班子,一时间都不敢出战。
想想也是,华雄威猛无比,这么上去,一不小心就送人头了。再说了,抵着这么多人,要是战败了多丢面子啊!
俗话说得好:送人头事小,丢面子事大。强敌当前,只好集体认怂了。
盟主袁绍坐不住了,吆喝一声:谁敢应战?
当时诸侯中实力比较强的翼州牧韩馥抢话了:我手底下有个叫潘凤的大将比较狠,收拾华雄是小菜一碟!
因为领导一句话,名不见经传的“冀州上将”潘凤被推上三国演义舞台。
潘凤抡一柄大斧,骑一匹胖马,急不可耐的奔赴战场。
据说,那天夕阳下的潘上将像战神一样英勇潇洒。
两军阵前,各抖威风。借用“新三国”里的一句台词,潘上将说:俺的大斧已经饥渴难耐了。
一言不合就开干,在汜水关外等了许久的华雄已经没耐性了,他抡起大刀就朝潘凤劈头盖脸砍去。
刀斧相交,哐当几下,潘上将虎口镇痛,有点力不从心了。
果然是帅不过两秒,一不留神,潘上将竟被华雄斜次里一刀,斩于马下。
探子将噩耗报于帅营,盟主袁绍强忍怒火,心想:潘凤这个五渣,用自己性命,长他人威风,这不是实力打脸么?
大家就想啊,潘凤这么渣,为何能成为上将呢? 这事还得问“上将”的领导韩馥了。
上将,在此并非特定官衔,顾名思义就是队伍中级别比较高,能挑大梁、担大任的将领,相当于现在某些公司中领导的得力干将,可以独当一面,帮领导解决问题,为领导赚票子、赢面子。
古今都一样,能不能上,还不是领导一句话的事。
潘凤可能不是一个高水平的“上将”,但他正好合领导的胃口,帮韩馥做了不少事,是领导眼中的金牌打手。
韩馥本是董卓的下线,被任命为冀州牧(相当于河北省长),冀州曾是黄巾之乱重灾区,潘凤以前靠虚名,恫吓虚夸捞了点好处和名气,后来凭借溜须拍马的本事深得韩省长信任与欢心。
这次群雄角逐,在天下英雄面前,韩馥本想让潘凤“壁虎掀门帘,露一小手”,好在十八路诸侯面前刷刷存在感、耍耍威风,让大家见识下冀州兵团的厉害。
当华雄在盟军面前张牙舞爪、不可一世之时,韩馥抓住这难得的机遇,撮一口茶,斜眯着眼招呼一声:关门,放潘凤。
古代一般都是将领主动请缨,自己有多大能耐就去拼多大的荣耀,胜成功,败成仁,都是自找的。
潘凤站在人群里并不显眼,或许他正在考虑晚上是吃烧烤还是涮火锅,结果莫名其妙被领导点名了。
也许潘凤知道自己干不过华雄,所以才没有主动请战,结果躺枪被领导点名,无奈只能硬着头皮上啊!
胜了有鲜花,败了就是笑话,潘凤,攀龙附凤,注定就是个笑话。
如果潘凤是个小笑话,那他的领导韩馥就是个大笑话了。
俗话说:良禽折木而栖。领导和下属都是一个互相选择过程,换句话说,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上将”。
我们可以把三国里的领导分个等级,其中一流领导有曹操、刘备、孙氏三雄;二流领导有袁绍、马腾、张鲁、张燕;三流领导有袁术、吕布、刘表、公孙瓒等;四流领导有陶谦、刘璋……韩馥顶多算个五流领导。
啊,五流你比四流多一流。
韩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脓包领导,不知上辈子做了多少好事,稀里糊涂就成了冀州牧,坐拥河北富饶土地,手底下谋臣武将几大卡车,当时袁绍相当于只是他手底下的一个市长。
事在人为,这么一手好牌,硬是被他打得稀碎。
韩领导是个怕事的主,他不像袁术那样敢结交豪杰、敢去诛宦;他也不像袁绍那样敢作敢当、敢跟董卓对着干。
像韩馥这样的领导,只适合在办公室里喝茶看报打豆豆,让他打天下,确实为难他了。
后来,终于顶不住压力,在下属的建议下,韩馥直接将整个冀州双手恭敬的送给了袁绍。
这还没完,交出领导岗位后的韩馥,整天神经兮兮、提心吊胆,老觉得袁绍要搞死他。擦,太吓人了,还是自己把自己结果得了。
初平二年,韩馥领盒饭了。他死在了陈留太守张邈家的茅厕里,经法医鉴定为自杀,作案工具是厕纸刀。
生的畏畏缩缩,死得发粪图强,可谓壮烈。
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个水货领导,手底下就会有一堆混日子还自以为是的喽啰。
优秀的领导善于识人用人培养人,更善于养人御人留住人。 一流的领导有一流的下属,你不入流的领导只配拥有不入流的下属。
这就是为什么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孙权手下有十二虎臣,而韩馥手下只有潘凤这样的上将了。
潘凤是罗贯中塑造出来的一个悲情角色,跟零陵上将邢道荣一样,两个玩大斧的,成了《三国演义》里的无双笑柄。
三国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包括华雄、颜良、文丑等人,他们都只是三国舞台上的兔子,像群众演员一样,他们的出现,只是为了安静的挨主角一刀,给关二爷等大腕刷经验,凸显他们的英勇神武。
与其难过,不如适应。用耐心把冷板凳坐热,小人物拼凑出大世界。
摆正姿态,做自己的“上将”,让那些吃瓜的士兵们去笑吧!
四,大将潘凤
潘凤是被罗贯中先生封为上将的,名字只在《三国演义》中出现,只是一个艺术形象。当然,潘凤也是有他的使命的,就是衬托出华雄是如何的勇猛,给他一个上将的名衔也只是充当一个炮灰的角色而已,甚至连句台词都没有,原文是这样的: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这就是原著潘凤的形象,现在电视剧中还给他加了几句台词,也算是可以的了。
还有人说潘凤是自不量力,自取其祸,这一点我可要为他辩白一言了。原文可看出,潘凤是被逼出战的,并非本意呀!首先顶头上司为了夺取功劳,先把牛逼吹出去了,说我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于是头领袁绍便急令出战,这时的潘凤只得硬着头皮上阵了,结果不幸被斩于马下。潘凤这炮灰做的很称职呀。
听说现在游戏里的潘凤很是厉害,这可能都是因为他有着“上将”的头衔吧。一个小说里的人物,甚至都没有台词,竟然都可以让我们后世去谈论他,不能不说他也是一个人物呀!
其实点赞是一种美好的行为,不仅简单而且还能体现一个人的善良,您说对吗?
五,上将潘凤的梗
我是日航君,为您解答。
说实话,潘凤就是一个在《三国演义》之中出场就被秒杀了的泛泛之辈,出场就是为了衬托出华雄的武力强大,然后再通过华雄衬托出关羽的武力强大。然后随着时代推移,潘凤居然变成了不可一世的“无双上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请听日航君分析。
一、网友们对于潘凤的分析《三国演义》中对于潘凤的说法是这样的:
“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
也就是说,潘凤出场不过一个镜头就被杀了。这样的人是怎样被演化成了“无双上将”呢?网友们有这样的分析。
韩馥是当时的冀州牧,实力强大,手下有着大将如潘凤、张郃等人。我们都知道,张郃是三国中后期出了名的魏国大将,武力和韬略都属上乘,既然潘凤当时跃居在张郃之上是韩馥的第一大将,那么潘凤论武力自然是要超过张郃的,因此人们就有了“无双上将”的推断。
另外,潘凤使用的武器是大斧,要知道在古代使用大斧的人,不说武力怎么样,至少说肯定是力大无穷之人,因此综上来看,就有了潘凤是“无双上将”的说法。
有了潘凤是“无双上将”的这个前提,就有了随着衍生而出的阴谋论了。
我们都知道,后面冀州是被袁绍巧取豪夺了,韩馥最终也自杀身亡,因此就有人说,潘凤之死完全是袁绍的阴谋
经典的说法是袁绍在潘凤的酒水中下了药或者是给潘凤战马的饲料下了药,导致潘凤在战场之上发挥失误,最终死在了华雄的刀下。
随后冀州缺少一个强有力的武将,最终被袁绍夺去了。
这种说法虽然有道理,但是毫无历史依据,只是写出来博君一笑而已。
在以上两个说法下,网友们脑洞大开,纷纷为潘凤写书立传,如有《上将潘凤大传》,其中写到:
“潘凤,字无双。青州泰安人,高九尺,腰大十二围,使一百八十斤开山大斧。自幼熟读诗书,畅晓兵法。有经天纬地之才,包藏宇宙之志。”
另有《无双凤仙传》,其中写到:
“又战一刻钟,凤又讨杀千余人,终因手中大斧折断,精疲力竭之际被乱枪刺死,死前一吼,竟也吓死周围十余人!”
还有《潘凤遗书》,其中写到:
“孙氏一门勇烈,然文台恃勇轻进,恐然长保,吾观其二子,其貌异于常人,定成大器,承父志据江东而王也!刘备其人,野心勃勃,其志不再小然则北有曹公,东有孙氏,备无立锥之地,必向西图。刘焉者,雄人也,然其子暗弱,西蜀诸将貌合心离,备欲争天下,必图益州,以吾观之,天下终将鼎足三分而立哉!”
就通过以上三个网友所编的材料我们就可以发现,潘凤简直是文韬武略无所不能啊!论武功可比关张,论韬略可敌诸葛。
其实就我看来,这是一个解构又重构的故事,网友们解构了《三国演义》中潘凤的故事,随后又重构了潘凤的故事。说实话颇为有趣,也让人颇为捧腹。
这是一场三国文化的狂欢,从《新三国》再到各种三国电影,每一个三国角色都陷入了被狂欢的境地。
文:日航通鉴 图:来自网络与站内,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