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国四大黄姓名将:黄盖黄权黄忠黄祖,谁最强,谁最差?
黄姓是百家姓之一,在百家姓排名第96位,不过按人口算的话,黄姓的总人口占到中国总人口的2.2%左右,在全国排第七位,也算大姓了,黄姓的始祖来自五帝之一的颛顼的曾孙陆终,因为在今河南潢川建立了黄国,因此他的后世子孙均以国为姓,也就是黄姓。
到了三国时期,也有不少黄姓名人,比如黄祖,黄盖,黄忠,黄权,黄承彦,黄皓等人,今天就来说说黄祖,黄盖,黄忠,黄权这四人谁的综合能力最强,谁最差?

黄姓
一、黄祖
黄祖是刘表手下的大将,同时是荆州江夏郡安陆地区的豪强,是东汉名臣黄香的后人,黄香是24孝中著名的孝子,扇枕温衾的典故就来自黄香。当时刘表是荆州牧,黄祖就是江夏太守,大名鼎鼎的孙坚就是死在黄祖手中,孙坚在打败董卓之后,在袁术的授意下,攻打荆州刘表,黄祖与其交战而大败,黄祖逃走,孙坚追击,结果孙坚被黄祖部将用暗箭射杀。
黄祖杀了当时名动一时的孙坚,要知道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所有联军中,只有黄祖打败了董卓,其他所有人,包括曹操在内,都被董卓大军打得大败,当黄祖杀了孙坚之后,黄祖名声大振,但也因此得罪了孙坚后人,而埋下丧命的祸根。
黄祖还杀了当时的名士祢衡,祢衡这个人很有才能,但为人狂傲,被曹操送给刘表,刘表又转送给黄祖,祢衡因为狂傲而得罪黄祖,被黄祖所杀。

黄祖
黄祖所在的江夏郡是抵御江东西进的战略要地,当孙策开创江东基业稳定后,就准备攻打江夏黄祖,一方面要报父亲被杀之仇,另一方面孙策也要扩大势力,两军交战时,刘表还派了五千长矛队来支援黄祖,但是无奈孙策的战斗力太强,黄祖损失惨重,他的妻妾子女有七人被俘虏,手下将士2万多人被杀,被缴获战船六千多艘,仅黄祖单人逃走。
孙策去世后,黄祖又与孙权三次作战,直到公元208年最后一战时,孙权派出周瑜、吕蒙、凌统、董袭等将领打败并杀死了黄祖,黄祖被斩首献给孙权,孙权得以报了杀父之仇。
从黄祖的能力来看,还是有些能力的,主要体现在防守东吴上,至少在他镇守江夏郡期间,挡住了东吴西扩的步伐,虽然屡屡战败,但好歹守住了疆土,要知道孙坚、孙策的战斗力可是超级强大,另外孙权手下的周瑜、吕蒙、凌统等人也是一流将领,黄祖在刘表只守不攻的战略下,只能拼命防守,等着东吴军队来攻,最后因为手下将领被杀,再加上东吴军队拼命进攻,才被攻破防线被杀,如果给黄祖一个定位的话,他在三国之中算是三流守土将领。

黄盖
二、黄盖
黄盖是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出身贫寒,在乱世之中跟随孙坚作战,参与了讨伐董卓之战与讨伐刘表之战,孙坚战死后,黄盖跟随了孙策,黄盖是一员谋略型的军事将领,他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在赤壁之战中给周瑜献上了诈降计和火攻计。
黄盖以自己诈降曹操为借口,与曹操约好投降日子,然后在那一天准备装好易燃物的蒙冲战舰,快到曹营时,黄盖点燃了蒙冲战舰,战舰燃起大火冲向曹营,曹操因此而大败,世人都知道赤壁之战是周瑜领导的,但很少有人知道周瑜的计谋是黄盖提出的,周瑜只是采纳并执行完善了黄盖的计谋,赤壁之战的首功其实是黄盖。
而黄盖能在赤壁之战中以计谋击败曹操,凭借的就是谋略,所以说谋略是黄盖所长,黄盖还参与平定山越和蛮族的战斗,但都没有赤壁之战的名气大,黄盖最后是病死的,善终。

黄盖献策
三、黄忠
黄忠是河南南阳人,刘表手下的中郎将之一,一直驻军长沙协助刘表的侄子刘磐镇守长沙,曹操南下荆州后,刘表去世,刘琮投降,荆南四郡名义上归属曹操,曹操在赤壁大败后,刘备趁机夺取荆南四郡,黄忠就归属了刘备。
黄忠的发迹是从跟随刘备入川开始的,刘备与刘璋翻脸后,刘备从葭萌关南下攻打成都,黄忠与当时的魏延一样,表现英勇,刘备拿下成都后黄忠被封为讨虏将军,黄忠一生的辉煌是从汉中之战开始的,公元219年,汉中之战进入第三个年头,刘备采用法正的奇谋,兵出定军山,引诱夏侯渊来争,然后刘备利用声东击西之计,重兵围攻张郃,实际目标却是夏侯渊,而黄忠则率领一支军队,攻打并斩杀了夏侯渊,立下大功,黄忠也因此军功被封为后将军。
要知道夏侯渊可是曹魏关中军区最高长官,相当于战区司令的级别,黄忠斩杀夏侯渊的军功可载入史册,成为三国历史仅有的几次斩杀对方主将的战绩,黄忠这一战绩可与关羽在白马之战阵斩颜良,张辽在白狼山之战斩杀踏顿相誉美。

黄忠
黄忠在汉中之战结束的第二年因病去世,善终。
四、黄权
黄权是四川阆中人,最早是刘璋手下的主簿,差不多就是秘书,刘璋投降刘备后,黄权也归属了刘备,被任命为偏将军,黄权是最早向刘备建议发动汉中之战的人,比法正还要早,黄权认为汉中是益州的门户和命脉,刘备接受并采纳了黄权的建议,后来夺取了汉中。
刘备称帝后,黄权被任命为镇北将军,随刘备一起参与了夷陵之战,黄权的任务是率领一万军队在长江以北防备曹魏可能的袭击,而刘备则在长江以南负责指挥整个夷陵之战,战前,黄权建议刘备由他作为先锋去打探敌人虚实,但刘备一心只想不留余地的进攻,所以没有同意黄权的建议,刘备浪费了一次本可不必失败的机会。
夷陵之战,刘备大败,陆逊率领的东吴军队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秭归与蜀汉交界的地方,并且切断了黄权回归蜀汉的归路,黄权只能投降,但他不愿意投降与之交战的东吴,而是投降了曹魏,这是替刘备着想,黄权投降了曹魏之后, 受到重用,成为车骑将军,并且是曹魏政权第一个开府的车骑将军,以降将身份还能得到如此重用,黄权确实有能力,也对旧主很忠心。

黄权
黄权在曹魏也是善终,同时黄权是四个黄姓当中官职地位最高的人,黄权投降曹魏后,刘备并没有处罚他的家人,黄权留在蜀汉的儿子黄崇随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与邓艾战于绵竹,英勇殉国。
黄祖,黄盖,黄忠,黄权四人当中,地位最高的是黄权,黄权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战略上,同时黄权对旧主忠心也是他得到重用的原因。谋略最强的是黄盖,黄盖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谋略上,协助周瑜打赢了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的赤壁之战,同时也是影响中国政治局势的重大战役。武力最强的是黄忠,黄忠以中郎将身份跟随刘备,作战英勇,在战场上斩杀敌方的军区司令这种战绩是极为难得的。相对来说,能力最差的就是黄祖了,防守一般,能力一般,也只有他战死沙场了。
所以,黄权最强,黄忠第二,黄盖第三,黄祖最差。
二,三国里的黄盖是谁
三国四大黄姓名将,最厉害的那个,反而是最不出名的那个,最不被大家所了解的那个!
名将之所以被大家称为名将,绝不仅仅是因为他武功有多高,而是因为他的谋略和军事表现!在黄盖、黄权、黄忠、黄祖这四人中,军事能力表现得最好的是黄权!最差的黄盖。

黄权
很多人都不了解黄权这个人,而且稍微有点了解他的人,还会认为他背叛了蜀汉,是一个降将,能力算不上多强。实际上这就是演义给带来的误解了,虽然在演义中,黄权的戏份不多,但是在正史上,黄权可是一个极擅谋略之人,深受刘备和诸葛亮的器重!
黄权是巴西郡阆中县人,年少时曾做过郡吏,后来受到益州牧刘璋的赏识,被召为主簿。刘璋邀请刘备前来西川相助时,黄权坚决反对,他认为这是引狼入室之举,刘备绝不会甘居人下。但是刘璋并没有听从黄权的建议,还把黄权给贬官了,最终当刘备打进蜀地时,各郡人马望风而降,只有黄权据城坚守,这对刘璋倒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刘璋出降,刘备大局已定,而见到这种情况,黄权也只能选择投降刘备了。由于黄权的表现非常不错,刘备直接提拔他做了偏将军,而黄权见刘备大度不记仇,也更加坚定地跟随了刘备。之后黄权又建议刘备进占巴中,并极力劝谏刘备进攻汉中。最终在黄权的辅助下,刘备成功的打进了汉中,击杀了曹军主将夏侯渊,并击败曹操,成功的占领了汉中。很多人都认为,刘备之所以能占据汉中,主要所以依靠的法正,实际上在法正之前,黄权早已经提出了相似的谋略。
《三国志》:及曹公破张鲁,鲁走入巴中,权进曰:“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为割蜀之股臂也。”于是先主以权为护军,率诸将迎鲁。鲁已还南郑,北降曹公,然卒破杜濩、朴胡,杀夏侯渊,据汉中,皆权本谋也。
就连曹操当时也曾盛赞黄权,称刘备之所以能占据汉中,完全靠的是黄权。从当时人的评价来看,黄权是一个被严重低估的名将,他的才能完全能和法正相比,他和法正应该算是刘备军中的两大顶尖谋士!

事实上,当初如果刘备采用黄权的计谋或者说将黄权留在身边,夷陵之战,刘备很可能不会败得那么惨!
汉中之战后不久,法正去世,刘备的顶尖谋士只剩下了黄权。但是当黄权劝谏刘备,让他去打头阵,刘备居中指挥时,刘备却并没有听从黄权的建议,而且刘备还把黄权派去江北防备曹魏去了,使得自己身边连一个顶尖谋士都没有,眼巴巴的和陆逊对峙了数月。当黄权向刘备提建议时,其实他很可能是发现了事实的不对劲,因为刘备的军事指挥才能相比较而言算不上是顶尖的。在汉中之战时,就刘备的表现来看,确实是没有那么出色,要不是有法正和黄权在身边出谋划策,刘备很可能打不赢汉中之战!
同样的道理,由于刘备指挥能力并非特别强,不适合去前线指挥,所以黄权才提议,由他去打头阵,刘备居中调度,遗憾的是,刘备并没有听从黄权的建议,更没有把黄权留在身边出谋划策,以至于他和陆逊僵持数月,竟然想不出击败陆逊的办法,最终被陆逊一战而败,损兵折将!

刘备大败之后,黄权归蜀之路被东吴切断,只能无奈地投降了曹魏,受到了优待、重用!被曹丕任命为镇南将军,封育阳侯,加侍中。曹丕之所以对黄权这么好,一方面是做给蜀汉看,另一方面则确实是收买黄权之心,因为黄权确实是一个大才,就曹操对他在汉中之战的评价和当时整个圈子对黄权的认同来看,黄权完全当得起曹丕的礼遇!
黄权除了自身比较强悍,他的儿子也为他增光不少。在蜀汉灭亡前夕,邓艾率大军杀入蜀汉腹地,刘禅派诸葛亮之子诸葛瞻迎战邓艾,当时黄崇劝诸葛瞻快速行军,占领险要地势,不要让魏军进入平原,但是诸葛瞻犹豫不决,没有采纳黄崇的意见,最终导致大败!这里的黄崇,其实就是黄权的儿子!黄权留在蜀汉的儿子,还是在尽心尽力为蜀汉效劳,可惜诸葛瞻不堪大用。
黄权此人,武力并不强,但是他的综合实力非常强,在军事战略和战术上,他丝毫不输于刘备的“谋主”法正!由于演义影响,世人只知诸葛亮的文治武功,却不知道,在刘备时期,诸葛亮主要是处理国政,真正的军事谋略其实是法正和黄权在主导!

黄忠
黄忠之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定军山一战,他阵斩了汉中曹军的主帅夏侯渊,直接使得汉中曹军人心动荡,奠定了汉中大胜的基础。虽然说袭杀夏侯渊是法正主谋,黄忠只是个打手,但是夏侯渊也是个成名多年的宿将,并非一般人可挡,黄忠能够一举斩杀夏侯渊,足以证明他的能力!黄忠和黄权有所不同,黄忠更擅长于阵前杀敌,史书中对他的评价为刘备之“爪牙”,可见他是以“猛”闻名于世的。而黄权是以“谋”闻名于世,两人分工不同,不过从大层面来看,谋比猛更有作用,所以本文认为黄权强于黄忠!
黄祖
由于受演义的影响,很多人都认为黄祖实力不行,觉得他应该是四大黄姓名将中最差的那个,但是本文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主要是从一个三件事情来看的。
一、黄祖袭杀孙坚。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率军进攻刘表,刘表派黄祖迎战,黄祖不敌孙坚,率军撤退,孙坚追击,结果被黄祖军士射杀。
二、熬死孙策
孙策有多么的强悍大家是知道的,一个江东小霸王之名已经是足以说明了一切。短短数年,孙策以数百人马,横扫江东,一举奠定了东吴的基业,这种秋风扫落叶的气势,让人看得非常恐怖。同刘备和曹操相比,孙策才是那个起家最快的人,如果不站在后人的角度来看,当时的孙策,那可是完全有席卷天下之势啊,连曹操都不得不和孙策联姻,希望孙策不要攻打他。孙策这么强悍,为啥不攻打黄祖为父报仇呢?事实上孙策是打了黄祖的,只不过没打赢。

三、鏖战孙权
孙坚、孙策都没能击杀黄祖,孙权上位后,自然是要完成父兄遗志,攻打黄祖。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再度征讨黄祖,在周瑜、吕蒙、凌统、董袭的猛攻之下,最终黄祖战败身死。
我们看一看这三件事情的发生时间,可以看到,从击杀孙坚开始,到黄祖身死,中间总共经历了17年!这17年,江东孙家可从没有放弃过报仇,然而黄祖还是一次又一次地抗下了对方的猛攻,可见其军事能力之强!我们可以说黄祖的武力不行,但要说黄祖的军事能力不行,那就完全是在藐视江东孙家的军事能力了。
黄盖
要说黄盖的能力其实也是不算差的,只不过同其他三位黄姓大将相比,他要差上一些。黄盖最出名的战绩便是赤壁献策,以诈败之计骗过了曹操,最终成功的火烧曹营,大败曹军!除了这一战绩,黄盖的其他功绩大多是平叛山越、武陵等蛮族,他的对手大多数时候都比较弱,并不能和上面的三位黄姓名将相提并论。所以本文认为,相比于其他三位,黄盖是四人中最差的。

结语
从综合实力上来看,三国四大黄姓名将:黄盖、黄权、黄忠、黄祖,其中黄权是最强的存在,其次是黄忠、黄祖,相对实力最差的则是黄盖。对于这个排名,不知道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欢迎留言评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三国演义》
三,三国姓黄的武将
同一时期:黄忠是中郎将,长沙太守刘磐下属,黄祖是江夏太守,黄盖是孙策孙权军中的副都督。黄权是刘璋的主簿,初时黄祖自然是第一人。这可是大汉时期的太守,封疆大吏。其他人都是跟班。其余三人,黄忠只是猛将,战略和策略上几乎没有建树,肯定是最垃圾的。黄权虽然没有阻止刘璋的错误,但其眼光是雪亮的,黄盖只是借东风之便玩了一次火攻,还差点搭上自己,也不是太牛。矮个子里拔高个子吧,和黄忠彼此彼此。只是统兵能力还是很强的,所以给个第三吧。后期,黄祖被群殴致死后,无论是蜀汉还是曹魏对黄权的评价都相当高,所以,黄权最牛了。由于蜀汉后期人才凋零严重,所以黄忠才能排位靠前。孙权那边吕蒙、鲁肃、陆逊、朱然等人才辈出。导致了黄盖就不那么扎眼了。但综合一生的军功和在团队里的重要性,黄盖是超越黄忠的存在。只谈军事能力的话:黄祖第一,黄盖第二,黄权第三,黄忠垫底。单打独斗:黄忠、黄盖、黄祖、黄权。江湖地位的话:黄权、黄祖、黄忠、黄盖。
四,三国黄姓人物
要去评论这四位黄姓将军谁最强,谁最差?我的观点很清楚:
最强属黄盖,黄忠。
黄盖为了抗敌入侵,甘愿受辱挨打,巧施苦肉计,以诈降带领水军冲入曹军的连环战船营寨,放火冲杀,曹军慌乱中弃船逃命,损失惨重。
黄忠与关羽交手,不打不相识,双方各自手下留情,刘备上门请出老将黄忠。定军山与法正配合,一刀斩曹操大将夏侯渊于马下,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大功。后被封"五虎上将"之一。
黄祖乃孙权部将,战死沙场。
最差为黄权。刘备伐吴,以黄权为水军都督,夷陵之战,刘备大败,水军没有退路,黄权竟然不率领水军死战,反以降吴而求生,降将一个,不足为训也。
四,三国黄姓人物
三国中有很多名臣猛将,他们姓名各不相同,但也有许多名将姓氏相同,比如张飞、张辽、张郃。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三国另外一个大姓,黄姓的名将,看看他们的实力排名是什么样的?
黄盖
黄盖原为孙坚手下,战力颇强,名气很大。赤壁之战中,正是他主动献谋,上演了苦肉计,骗过了曹操,使周瑜的火攻之计能够顺利实施。

黄权
黄权此人颇有谋略,是一个典型的名将,非常受刘备的重视。最开始他是在益州刘璋手下效力,刘璋投降后,他便跟随了刘备,夷陵之战中,原本他向刘备提议,由他来做前军,刘备身为主公,只需要在后军统帅指挥就行,没必要上前线,结果刘备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让他屯驻在江北,防备曹军。刘备兵败后,黄权的退路被斩断,无法回到蜀汉,只能无奈投靠了曹魏。在曹魏这边,他颇受重视,而故主刘备也并没有处罚他的家人。

黄忠
黄忠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身为五虎上将之一,战力颇强。在刘表手下时,他名声尚且不大,等到加入刘备集团后,他便大展才华,在随刘备征战途中,屡立战功!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汉中之战中,他于定军山阵斩曹魏主将夏侯渊,震惊天下。也正是他这一战,直接奠定了刘备汉中大胜的基础。
黄祖
黄祖之名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过,但是他的战绩却是非常吓人的。一代猛人孙坚正是死于他的手中,曹操、刘表不敢动的祢衡也是由他出手解决!
分析这四人的实力,我们可以从武力和军事能力两方面来看。

武力
要说四人中谁的武力最强,不用怀疑,那肯定是黄忠了!作为五虎之一,黄忠有着超强的实力,按照评级来说,他的武力水平算得上是超一流。长沙之战中,年近六旬的黄忠,直接和关羽大战了一百回合不分胜负,逼得关羽都不得不感叹:老将黄忠名不虚传,战一百合,全无破绽。黄权的武力其实并不是很高,他的才能主要是在军事和谋略方面。而黄祖也曾和黄盖有过交手,很明显不是黄盖的对手。
原文:城中黄祖、蒯越、蔡瑁分头引兵杀出,江东诸军大乱。黄盖得喊声震天,引水军杀来,正迎着黄祖。战不两合,生擒黄祖。
从书中看到,黄祖仅两回合后就被黄盖给生擒了,实力相差太大了。所以四人的武力排名应该是黄忠最高,其次黄盖,然后是黄祖,最后是黄权。
军事能力
既然黄忠、黄权、黄盖、黄祖四人能被称为名将,在史书留名,就能够知道他们的军事能力都是不弱的!那么他们到底谁更强呢?单从军事指挥和谋略来看,其实黄权要明显更强一点。

早在刘璋手下时,黄权就已经是大展才华了,当初刘璋邀请刘备入川相助时,黄权就曾坚决反对,他认为刘备是一个枭雄,不是一个甘居人下之人,若请他到来,必定会遭到反噬。结果刘璋不听他言,坚持邀请刘备前来相助,最终刘备果然反叛,率军进攻刘璋。
刘备调转枪头,进攻益州后,刘璋召集大臣紧急商议对策,又是黄权建议紧紧守住雒县这种咽喉之道,阻挡刘备。
原文:刘璋闻玄德杀了杨、高二将,袭了涪水关,大惊曰:“不料今日果有此事!”遂聚文武,问退兵之策。黄权曰:“可连夜遣兵屯雒县,塞住咽喉之路。刘备虽有精兵猛将,不能过也。”
事实上,也正是黄权的这一招,使得刘备损兵折将,连军师庞统都死于雒县。不过尽管黄权颇有才干,却始终敌不过天下大势,最终刘璋请降,刘备入主成都。伐吴之战时,黄权也提出了比较好的军事建议,如果由他打头阵,刘备居后指挥,则不一定会被“火烧八百里连营”。黄权的军事和谋略,事后分析起来,其实都是有很高水平。

黄权之后则是黄忠了,黄忠在加入刘备之前名声不是特别大,然而加入刘备后也是屡立战功,虽然大多战斗都是在别人的指挥之下实施,但是他的军事能力是不容置疑的。黄忠之后黄盖的军事实力则能排在第三了,作为历经孙坚、孙策、孙权三朝的大将,黄盖颇有战争经验,赤壁之战换作其他人,苦肉计还真就不一定能成功。而相对而言,黄祖的军事能力则要弱上许多了,不过他能设计诛杀孙坚,抵抗孙策和孙权长达八年的进攻,实力也还是过得去的。
结语
综合武力和军事能力来分析,三国四大黄姓名将中,黄权能力排名第一,黄忠第二,黄盖第三,黄祖第四。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欢迎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